3月20日下午,《百家讲坛》主讲人、著名《聊斋》研究专家、红学家、山东大学教授马瑞芳做客第六十五期湖畔论坛,妙语巧解《聊斋》、《红楼梦》的“女强人”。此次论坛在苏州受到媒体和公众的广泛关注,《苏州日报》、《姑苏晚报》、苏州广电总台新闻频道等媒体纷纷报道。
「苏州日报」
“苏州女儿”林黛玉是少有的女杰
□苏报首席记者 施晓平
林黛玉可以进中国古代女诗人前三甲,新闻发言人应该研究王熙凤,莫言获诺奖很大程度上得益于“聊斋笔法”……昨天下午,央视《百家讲坛》主讲人、著名《聊斋》研究专家、红学家、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做客独墅湖高教区第六十五期湖畔论坛,并接受记者专访,以现代视角对《红楼》、《聊斋》里的女性等进行深度解析。
新闻发言人要研究王熙凤
到苏州讲课,马瑞芳自然要从“苏州女儿”———林黛玉说起。两度来苏的马瑞芳觉得,苏州是一个有灵气的城市,在林黛玉这个虚构人物身上很好地体现了这一点。她追求理想,宁折不弯,忠于爱情,最有诗意,是少有的女杰。马瑞芳说,诗人可以分生活中的诗人和文学作品中的诗人,一首《葬花吟》,让林黛玉可以和李清照、蔡文姬一起,可称为我国诗歌流传最广的三大女诗人。
与林黛玉一样,王熙凤也是马瑞芳心目中的女杰,属于女强人、交际达人的类型。王熙凤一出场就拉着黛玉的手夸她不像贾母的外孙女,倒像嫡孙女。马瑞芳觉得,这句话说得非常有艺术性,不但夸奖了贾母、林黛玉,还把一旁的贾迎春、探春、惜春也表扬了。“我觉得,王熙凤真的太不简单了!”马瑞芳笑着说,所以要做新闻发言人一定要研究王熙凤。
“聊斋笔法”助推莫言获诺奖
身为莫言老乡,马瑞芳特意分析了莫言作品获奖的原因。
她觉得,一个很大的因素是莫言作品的“聊斋笔法”,这种笔法,就是诺贝尔文化奖颁奖词中说的“魔幻现实主义”。比如他的《生死疲劳》,堪称扛鼎之作,写了西门闹的多次生死轮回,这就是受了《聊斋》的影响。在《檀香刑》中,赵小甲用老虎须看出人的原形,也是这样的笔法。当然,莫言还善于把民间故事、历史与当代社会融合在一起。马瑞芳说,上世纪八十年代起,一些中国小说家学西方现代派、后现代派的写法,主张淡化情节、淡化人物、淡化故事,其实,经典小说哪个不要情节、人物、故事?莫言恢复“小说就是讲故事”的传统,这对中国小说来说非常重要。
苏州人可以多读陆文夫范小青
对于网络时代的阅读,马瑞芳忠告,还是要多读名著。她说,现在网络文学十分发达,有的写手一天能写一万字,读者一天未必能看完。从内容上看,网络文学泥沙俱下,可谓“乱花渐欲迷人眼”。但名著不同,《诗经》、《楚辞》到唐诗、宋词、元曲、明清小说,都经过了千百年的检验,都是精品,值得去看。
对苏州人而言,马瑞芳大力推荐陆文夫和范小青的作品。她说,陆文夫作品很能体现江南人的温婉、自重的个性。范小青是苏州人,是随着改革开放成长起来的,作品也具有这样的特点,而且特别关注民生,写女性在改革开放中的困惑、拼搏,人格自重,很有影响。
斗争“第三者”不妨学恒娘
无论古今,都有女性因“小三”而痛苦。马瑞芳对此建议,不妨学学《聊斋》里的恒娘。《聊斋》里的恒娘已年过三十,却成功打败了年轻貌美的小妾,这一切要归功于她精彩绝伦的驭夫术。马瑞芳说,一位美国哈佛大学学者曾跟她谈起《聊斋·恒娘》,称美国杂志经常教育女性,如何在男友和丈夫面前保持魅力,想不到300年前的中国就已经有这样的完美“教材”了。
在论述“面对婚姻中的危机如何应对”的同时,马瑞芳又根据《聊斋》人物,对“面临重大苦难时女性如何力挽狂澜、撑起家庭一片天”进行了阐述。
「姑苏晚报」
苏州姑娘林黛玉灵气而有尊严
本报记者 张致远
昨天,《百家讲坛》主讲人、山东大学马瑞芳教授做客第六十五期湖畔论坛,她以“聊斋、红楼女强人的启示”为题,透过现代视角风趣解读《聊斋志异》、《红楼梦》中的女强人“如何主宰自己人生”、“面对婚姻中的危机如何应对”等问题。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马瑞芳还谈到了自己对苏州的印象,在她看来,苏州姑娘林黛玉就体现了苏州的特点,“灵气而有尊严”。
趣言名著女性王熙凤是女强人林黛玉主宰自己人生
马瑞芳告诉大家,早在古代就有女强人了,她们在封建时代男尊女卑社会里面主宰了自己人生,“王熙凤就是典型的女强人,她很有性格,也很会处事。”她还认为,林黛玉虽然爱哭,但不是惟命是从的人,她也主宰了自己的人生。
在《聊斋志异》中,不少女性也在危机中自立自强,“恒娘就曾总结了对付男人花心的秘诀,她认为男性‘重难轻易,喜新厌旧’,她让上门取经的朱氏要会吊丈夫胃口、会抛媚眼,朱氏照做后果然获得了丈夫的关注。”
畅谈苏州印象87版《红楼梦》“黛玉葬花”在拙政园拍
在接受记者采访时,马瑞芳说,这是自己第二次来苏州,而第一次来苏州还是在三十多年前,“当年我来苏州去了拙政园和狮子林,这次我来还是去看了拙政园和狮子林。”
马瑞芳表示,她研究了六十多年的《红楼梦》和苏州有千丝万缕的联系,“林黛玉就是苏州姑娘。苏州是一个很有灵气和尊严的城市,林黛玉就很好地体现了这样的特点。另外,曹雪芹本人在苏州织造工作过一段时间,苏州的生活影响了他的创作,不少苏州元素都体现在了《红楼梦》里。比如,《红楼梦》里关于衣服料子和剪裁的内容,大概很多都是来自苏州织造。”她还告诉记者,这次来苏州她有个新发现,“拙政园的导游告诉我,这里中花园的小拱桥处,就是拍摄87版《红楼梦》中“黛玉葬花”的地方,果然很美。”
解读莫言获奖和蒲松龄是老乡小说受《聊斋》影响大
莫言去年获得了诺贝尔奖,不过,并不是所有人都明白莫言凭借什么打动了瑞典评委。在讲座中,马瑞芳给大家解读了莫言的“秘密”,“莫言是山东人,蒲松龄也是山东人,不得不说,莫言的小说受《聊斋志异》影响很大。”马瑞芳说,《生死疲劳》就是一个例子:书中的主人公是一个地主,在土地改革时被枪毙了,他在阴间不断为自己喊冤,从而不断经历着六道轮回,一世为人、一世为驴、一世为牛、一世为猪、一世为狗,用各种动物的眼睛记录了农村50年的变革历史,“这种亦人亦兽的描写手段是《聊斋》十分喜欢使用的。”
回答观众提问像断臂维纳斯 《红楼梦》是续不上的
有一位大学生提问,黛玉之死一直是个争论不休的话题,她想知道在马教授看来,林黛玉到底应该是怎么死的。马瑞芳回答,依照黛玉的性格,她还是认同林黛玉“泪尽而亡”,但是具体是怎样的情况,那就没有人知道了,“曹雪芹的《红楼梦》只传下来了前80回,有无数后人都想把它续起来。但是我认为,就如同国外的断臂维纳斯一样,《红楼梦》的后30回也是没有人能够真正续上的。因为重要的不是叙述了什么,而是你在什么时候叙述,当代人是没有曹雪芹那个年代的感觉的。”